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夜闻笛

李益 李益〔唐代〕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四目相对不禁泪湿衣襟。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便急切地飞往北方。

注释
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
相看:一作“相逢”。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1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6

赏析

  此诗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作者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

  这首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

  后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春夜闻笛》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诗人自称“迁客”,说明此诗是作者贬谪从军南来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16

简析

  《春夜闻笛》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淮北初春之夜诗人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诗中从眼前景物写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说到迁客,再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176篇诗文  8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李白 李白〔唐代〕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离思五首

元稹 元稹〔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亭夏日

高骈 高骈〔唐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水精帘)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